蒙医药也可以很时尚,下一步要从草原走向世界 内蒙古新闻网 2021-02-04 10:05:30



★政策保障——内蒙古制定方案推动蒙医药“走出去”

  蒙医药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它的文字可考历史可以追溯到2700年前。蒙医药起源于蒙古族先民为应对跌伤、骨折及与寒凉有关的疾病时采取的抗病疗伤方法,后来发展为较完备的科学体系,主要疗法有针灸、放血、按摩和药物等。近几年,随着蒙医药学的标准化和系统化,内蒙古蒙医药发展从民族迈向国际,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好评与肯定。

  近日,据媒体报道,内蒙古自治区制定出台《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扩大对内外开放,拓展发展新空间,要让蒙医药进一步走向国际市场。

  ★怎么做——蒙医药如何从草原走向世界?

  ——加大对俄罗斯、蒙古国市场的开发力度,加快开发国际新兴医药市场,优化产品出口结构,推动出口产品由原料药、蒙药材中药材等初级加工产品为主向高端制剂、自主创新类药物、保健品转变。

  ——借力同仁堂等大型中医药企业国际化,大力推动蒙医药“走出去”,提高国际社会认知度。

  ——积极扩大特色中药、生物制药、化学药品、保健品和医疗器械出口规模。

  ——加强蒙医药对外交流合作,建设蒙医药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举办好蒙医药论坛及博览会,积极与国际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开展合作,推动建立国际蒙医药产业联盟。

  ——支持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等国家确定的对外贸易先行先试机构到境外开办医院、连锁诊所,建立蒙医药中医药国际合作交流基地。

  ——推动已获得专利保护的原研药国际临床研究和注册,加快品牌仿制药物国际注册认证。

  ——制定和公布道地蒙药材中药材重点发展品种目录、濒危保护品种目录和重点种植基地目录,推进国际注册认证。鼓励蒙药企业申请国外专利,形成有效的海外专利布局。

  ★面对面:了解蒙医药

  蒙医以灸疗为主,且擅用火针。火针是用火烧红的针尖迅速刺入穴内,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本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作用,因此在临床可用于对虚寒痈肿等症的治疗。蒙药以植物药为主。古人将蒙药药性总结为重、油、寒、钝、轻、糙、热、锐等八种。蒙药的近代分类方法有三种,即按药用部位,科属或药物效用来分。随着藏族的《四部医典》传入蒙古地区,藏药对蒙药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部分藏药亦被蒙医收用。

  古代医学论著

  2008年6月7日,蒙医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蒙医药的几种疗法

  说起蒙医药,大家有的可能还不太了解,不知和我们普通的医药疗法有什么区别。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蒙医药的几种疗法。

  蒙医震脑术:具体操作方法有以下几种。

  木臼法:备一木臼,以百会穴为中心把木臼扣在患者头上,臼口垫以柔软厚布压垫,使之紧贴于头皮。然后用小木棒敲打臼底,以三次为一拍,共敲二十一次。

  棒击法:让患者端坐椅上,助手用双手固定患者头部,术前用宽绷带沿耳上包绕其头部,把绷带之两头接在疼痛一侧,右手拿木棒,距头部一寸处用力打击布头三次。继而在头部之另三侧依同法各打击三次。以上手法结束之后,把用黄油煎过之山羊羔毛敷于头上,再用粗白布包缠保持三周。术后在松动之骨缝处施以艾灸。

  脚底敲击法:令患者仰卧,贴脚底放一小块木板,在木板上进行敲打,此法亦能使被震动之脑恢复。

  蒙医望诊:

  是医生用视觉观察病人外部精神状态、色泽、形体、姿态以及局部情况的异常变化以推断疾病情况的一种诊察方法。

  望整体:望体态、肤色、精神状态。

  望五官:根据五官的形态颜色症状来判断疾病。

  排泄物:主要通过观察尿来诊断疾病。

  蒙医触诊:

  医生通过手的感觉进行诊断,进一步明确望诊和问诊所不能肯定的问题,包括脉象、温度、压痛、位置、大小、轮廓、移动性、表面性质、硬度等。其中诊脉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诊脉可以判断疾病的性质。

  蒙医问诊:

  蒙医诊断疾病时运用问、望、触三种方法,即三诊来观察和掌握患者的体征及症状,将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对疾病作出正确的判断。医生对病人或家属,通过正面或侧面进行查询,以了解病情的一种诊察方法。主要包括:问病人的生活环境与生活习惯、既往病史、家族病史、平素体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过程、治疗经过等。

  ★蒙医药是如何“时尚”起来的?

  调剂药物

  在一些国家,民族传统医学经不起西方现代医学的冲击而逐步衰落甚至消亡。然而,历经2700多年风雨的蒙医药,却以其内在的科学性和实践的有效性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拥有悠久历史的蒙医药,具有诊断方法简单、治疗手段便捷、疗效良好、价格低廉的优势。蒙医医院的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是同级其他医院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而其以整体观、辩证施治以及系列用药、时辰投药等为特点的科学理论体系,使蒙医药历经千百年风雨长盛不衰。

  如果说内在的科学性是蒙医药顽强生命力的根源,那么,与时俱进、兼收并蓄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则是蒙医药在21世纪的今天再次腾飞的原因所在。

  现在,蒙医药的继承和创新还在继续。我区已整理出版了90余部蒙医药古籍文献,开展了首批100余位名老蒙医学术师承教育工作,近百项蒙中医药科研成果获自治区级以上奖励。在继第一轮蒙医药标准化项目完成后,又启动了包括8部标准在内的第二轮蒙医药标准化项目。伴随着蒙医药现代化的步伐,许多人因为蒙医药认识了内蒙古,进而认识了草原文化。声名远播的蒙医药正在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未来目标——2020年要实现“人人享有蒙医药中医药服务”

  目前,内蒙古蒙医药中医药政策体制逐步完善,运行机制日趋健全,事业发展扎实推进,打开了集医疗、预防、保健、科研、教育、文化于一体的全新发展格局。全区基本建立起以自治区级蒙医中医医院为龙头、盟市级蒙医中医医院为骨干、旗县级蒙医中医医院为基础、苏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嘎查(村)卫生室为网底、其他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蒙医中医科为补充的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蒙医药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争取到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蒙医药中医药服务”的目标。

  ★专家谈:

  国家层面应该在内蒙古设立蒙医药学博士授权点,将蒙医学与中医学一样设立成一级学科,以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从而提升蒙医药服务能力水平。同时,应积极发挥蒙医药学特色优势,及在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外交作用,面向蒙古国、俄罗斯招收蒙医药学的博士生,促进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发展和创新蒙医药事业。

  ——全国政协委员姚哈斯

  内蒙古官方制定扶持蒙医药事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将蒙医药事业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随财力的增长逐年增加。与此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传播蒙古族文化、增强品牌知名度。

  ——内蒙古政协常委、民盟内蒙古区委常委朱德礼

  要充分发挥蒙中医药天然、绿色的优势,发挥蒙中医药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症及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开展并推广体现蒙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针灸、敷疗、整骨等疗法,让蒙中医药成为我区医疗健康产业的特色品牌。

  ——政协委员蓝峰

  ★延伸阅读

  通辽市——“中国蒙医药之都”

  2016年12月30日,“中国蒙医药之都”命名(授牌)仪式在通辽市举行,通辽市正式被命名为“中国蒙医药之都”。

  通辽市是我区蒙医药学传承和发展的中心,同时具有国内最大的蒙药生产基地和蒙药材种植基地,能够开展蒙医诊疗的苏木镇卫生院以上医疗机构103家,60%的嘎查村卫生室能够提供蒙医药服务,具有较为完备的蒙医医疗体系。

  近年来,通辽市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弘扬蒙医药文化,集中力量,整合资源,聚集蒙医药人才,全力做强做大蒙医药产业,用其独特的自然优势、人文优势、地域优势和全产业链优势,推动传承发展蒙医蒙药文化瑰宝,惠及更多各族人民群众。 (记者 王美花)




蒙医药之都官方微信公众号
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蒙医药之都官方小程序
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官方小程序
蒙医药之都快手官方账号
使用快手扫描二维码,关注@展会
蒙医药之都抖音官方账号
使用最新版抖音扫码,关注@展会
蒙医药之都官方微信订阅号
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官方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