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疫情防控期间,‘互联网+健康服务’为人民健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尤其在一二线城市和人口密集地区,群众足不出户便可得到求医问药、心理疏导、预约挂号等安全便利的健康服务。‘互联网+健康服务’在后续将发挥持久长效的社会价值。”政协委员布和苏道接受采访时表示。
2.布和苏道说,内蒙古自治区地广人稀,区域跨度大,尤其牧区人口分布较散、医疗健康服务人才缺乏,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集中化服务难度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较为突出。在此现实情况下,大力发展“互联网+健康服务”新模式,将会助力“全民健康”早日实现。
3.布和苏道建议:做好全区“互联网+健康服务”顶层设计,以行政层级为基础,设计自治区、盟市、旗县区三级平台,各级平台之间互联互通,大数据共享,通过数据分析,为政府提供有效决策依据,真正做到“惠政”目的。
4.各级医疗机构为自己量身定做适合本单位的“互联网+健康服务”体系。通过医联体、医共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四种医疗联合模式,形成区域医疗合力,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在提供医疗服务能力的体系当中充分发挥“互联网+健康服务”的功能,让其充分发挥“惠医”作用。
5.快速推进以县区为单位的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在县域医共体的建设中充分发挥“互联网+健康服务”功能,让人民群众“就医可及性”真正落地“惠民”。
6.充分发挥内蒙古自治区蒙医特色“互联网+健康服务”的独特性,鼓励建设一批有特色、有文化、有效果的蒙医互联网医院。让有想法、有能力的蒙医医疗机构充分发挥蒙医文化特色,通过“互联网+健康服务”宣传蒙医、推广蒙医,为蒙医走进千家万户,普惠百姓打下基础。
布和苏道委员简介:
内蒙古忽思慧蒙医医院院长,第六届感动内蒙古人物,布和苏道,1978年出生于扎赉特旗胡尔勒镇的一个牧民家庭,18岁高中毕业来到北京,却阴差阳错地在北京大学开始了他的保安生涯。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他苦中作乐,工作之余就跑进学校和那里的学生一起看书、听课。
就这样坚持了两年多时间,1997年布和苏道考进了北京大学计算机信息管理系,成为北京大学历史上第二个考上大学的在职保安,后来又先后在北京政法大学法律专业、中央民族大学经济管理专业完成了本科和研究生学业。
2004年开始,布和苏道在北京大胆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先后创立了蓝元高科、蓝元兴科两家科技公司,在事业小有成绩之时,开始用自己的能力反哺故土。2005年他毅然放弃了北京的成就回到家乡内蒙古,在呼和浩特创办了健康体检中心,开始为他心中的事业打拼奋斗。用十年时间做一件事,对短暂的一生来说是一笔庞大的支出,而布和苏道却把十年的时间用在了健康事业上,并且坚定不移地一直走下去。
十年的体检工作经验让布和苏道意识到,有60%的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亚健康,加上父亲的陈年顽疾,让布和苏道深深意识到,光把病人身体存在的问题检查出来是不够的,最后还得把检后的问题解决掉,才算对每一位病人负责到底。
抱着这样的想法,布和苏道2016年在健康管理公司和软件科技公司的基础上,创办了自治区首家以蒙医为特色的民营蒙医医院——忽思慧蒙医医院,将现代科学的诊断与传统蒙医的经验医学相结合,为广大慢病患者提供健康康复和治疗。布和苏道还在服务渠道上不断创新,通过互联网、忽思慧医院健康云平台为客户提供家庭医生服务和私人医生服务,客户可以在平台上挂号缴费,看病、咨询等,推进蒙医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水有源、树有根,虽然离乡多年,但布和苏道的身上始终保留着家乡这方水土赐予他的质朴和善良。十多年间,坚持为广大农村牧区的农牧民义诊及无偿体检8000多人,救助重大病患者190人,资助贫困学生和优秀学生230人,2005至2015年,连续十年向母校扎旗第二中学提供优秀学生奖励基金,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累计投入超过500万元。【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