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院长奥·乌力吉详谈蒙医药在通辽的发展,表示会聚焦人才培养和基地建设,结合现代科技和传统技术,令蒙医蒙药的应用普及化。
内蒙古通辽市是中国蒙古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也是蒙医药的重要发祥地,如今已经成为了内蒙古蒙医药学传承和发展的中心。这里不仅是全国最大的蒙药生产基地,还是蒙药材种植基地,全国50%以上的蒙药成药产自这里,被中国蒙古学学会命名为“中国蒙医药之都”,这也是通辽市着力打造的城市名片之一。
这片土地上的蒙医药人才济济,不缺乏专家和学者,这其中,土生土长的通辽人、现任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院长的奥·乌力吉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专家之一。近日,奥·乌力吉接受专访,详谈蒙医药在通辽的发展,表示会聚焦人才培养和基地建设,结合现代科技和传统技术,令蒙医蒙药的应用普及化。
“不要多写我这个人,一定要介绍通辽的蒙医药,让更多的人了解蒙医药,认识蒙医药。”在他看来,通辽是蒙医药传承和发展的热土,未来这座“中国蒙医药之都”势必会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院长奥·乌力吉
蒙医药在通辽形成良好体系
作为蒙医药的重要发祥地,蒙医药学家占布拉道尔吉就诞生在通辽,他编纂的《蒙药正典》被列为蒙医药学的三大经典代表作之一,通辽市也被中国蒙古学学会命名为“中国蒙医药之都”。“蒙医药是在科尔沁草原这片土地上传承和发展的,它的‘根’始终在这里,这也是通辽的优势。” 奥·乌力吉说。
据介绍,通辽在蒙医药产业方面做得很好,已经基本形成了较好的研发和科技体系,也形成了大规模的产业链。另一方面,通辽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药材生长,今年蒙药的人工种植量已经突破20万亩。
奥·乌力吉介绍,“我们拥有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及研发平台、内蒙古蒙医药技术研究院等人才培养基地,通辽市还有十几个大大小小的研究机构,在这个研究平台上,我们开展了蒙医药药的标准化研究,新产品的开发研究,以及新物质的发现研究,基本形成了较好的研发和科技体系。此外,通辽还有大大小小的的蒙医医院,基本覆盖了整个地区,形成了蒙医药的四级服务体系。”
他表示,现在已经有了人才、基地、工厂、市场,将来还要继续聚焦人才培养和基地建设,结合顶尖的现代科技和传统技术,让蒙医蒙药走进千家万户。
加速蒙药健康养生产业布局
如今,养生文化正走进千家万户,蒙医药也不例外,据奥·乌力吉介绍,“蒙医药+生活”已经成为了趋势,蒙医药正变得越来越生活化。“蒙医药的生活化是有依据的,早在公元1330年,就有一个标志性著作叫《饮膳正要》,这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较为系统的饮食卫生与营养保健专著,书的主要内容就是说蒙餐文化。”据介绍,蒙医药健康养生的内容主要就是吃、喝、行,与人的生活环境和心理还有社会关系都有关系。
奥·乌力吉介绍,现在有很多大型企业进入通辽,比如瑞康医药,为通辽带来了一定的资金,再比如康美药业,准备投资建设1300多个康养中心和特色小镇,而这和蒙医蒙药产业是密切相关的。但一家两家来还不够,我们有足够的空间,也有完整的产业链,我们这片热土欢迎大家来投资建设。
奥·乌力吉说,对于未来的发展,现在的思路,第一是用中医中药带动蒙医蒙药,第二是由医生带动蒙药,大家协调发展,达到双赢。“在全国范围内的中医医院里,都可以设立蒙医科,然后我们加大人才培养和输送,此外,我们重点还应该放在标准上来,以标准引领创新,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322个蒙医药标准,第二阶段已经启动,要确保蒙医药的质量,这样才真正达到将蒙药做大做强。”奥·乌力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