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文献匮乏,加之占氏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地域和文化都自成单元的雪域藏区度过,因此对其生平细节我们知之甚少。目前发现的主要文献是占氏的自传性作品:《我主金刚持叶喜日东布丹毕贾拉赞自行注疏·唤醒今世长梦之如意摩尼》,这是内蒙古大学额尔敦白音博士近年在西藏考察时偶尔发现并整理翻译成蒙文的一部作品。该书为占氏本人以韵文体口述,其弟子札林央普日来于占氏圆寂后十六年(公元1871年),在拉萨以北山间的一座小佛窟(洞)中加注散文体详细阐述刻印而成,主要述及占氏本人佛教修行的简要经历。依此,大体可以理出占氏生平年表。
另据《布达拉宫经卷目录》载:“陀音伊希敦茹玻丹毕扎拉散……生于十三饶迥壬子年……于乙卯年64岁圆寂”。所言“陀音”,是指贵族出身的喇嘛;而“伊希敦茹玻丹毕扎拉散”,是占布拉·道尔吉的法名“叶喜端如布丹毕扎拉赞”的另一种音译;“十三饶迥壬子年”等传统藏历年份记载,可以推知与本文相符的确切生卒。
此外,《白莲花传》则称占氏为“精通于显密教法的奈曼陀音大智方士喇嘛仁布彻伊希敦茹玻丹毕扎拉散”。这里的“仁布彻”即“仁波切”,是藏文“rin-po-che”的音译,大概相当于汉语中的“尊圣”,是藏传佛教信众对高僧至尊至亲的称谓。一般情况下,藏地信众对依严格仪轨被认证的转世高僧——佛教教义中的“乘愿再来者”(俗称“活佛”)称为“仁波切”,或称学修堪为楷模者为“仁波切”。由于占氏是二十几岁出家,又有过世间的婚姻,因此绝无可能是孩童时被认证的“转世活佛”。《白莲花传》中“仁布彻”之称,显然具有“上师”或“大师”之意。说明占氏的学修,甚为圆满。
综合有关文献,让我们怀着敬畏之心,对这位“仁波切”的一生做一番粗略的检点:
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出生于台吉巴喇楚克家,地点在奈曼旗沙日浩来嘎查(现奈曼旗太山木头苏木巴彦敖包嘎查附近)。
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六岁,开始学习蒙、满文。
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十一岁,父巴喇楚克袭奈曼旗第九任札萨克郡王爵。
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十六岁,在当地都统(为热河都统,驻防军务并辖昭乌达、卓索图二盟)属下当差,因某次在木兰围场的围猎中随侍嘉庆皇帝受到赏识,授予内侍卫“都统令”(可能是一种专门在皇帝围猎时临时出任的现场侍卫首领或是热河都统的传令官之类的职衔),赏戴花翎。
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十九岁,与第十代喀喇沁札萨克多罗杜棱亲王品级郡王满珠巴咱尔(如果不是考虑文献通例,译为“曼殊巴扎尔”或“满珠巴赞尔”似乎更宜)之女结婚,婚后育有二子。
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二十三岁,拜孜唐·堪布阿旺喜拉布为师,学习菩提道次第论,皈依佛门。
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二十五岁,在孜唐·堪布阿旺喜拉布尊前受居士戒。拜罗布桑色沸勒和果芒札仓堪布·图都布尼玛等诸人为师,学习甘珠尔经及丹珠尔经等。
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二十七岁,经四川赴西藏札什伦布寺,拜拉孜巴·益希丹森为师,受沙弥戒,正式出家。法名:叶喜端如布丹毕扎拉赞。有资料记载,大体在此前后,占氏分别在扎什伦布寺和塔尔寺研学蒙医药经典,曾拜申巴额尔德尼为师,学习辨认蒙药动植物标本,并进行药物临床研究(若此说成立,则前述关于著作初稿的完成,很可能就在此时、彼地)。
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二十八岁,父卒,兄阿旺都瓦底扎布袭奈曼旗第十任札萨克罗达尔汉郡王爵。
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二十八岁,在拉萨哲蚌寺进入果芒札仓学习格鲁派格西必修的五部经典。
道光一年(公元1821年)三十岁,第七世班禅额尔德尼·丹白尼玛为其受比丘戒。
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三十一岁,师从贡唐丹白卓美、水银喇嘛旺楚格却桑、色拉康巴·罗布桑丹森等一百五十多位上师研习大小五明。
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三十三岁,从西藏返回家乡奈曼旗,闭门禅修一年后,前往五台山修行密宗的大威德金刚。后又返回奈曼旗拜巴拉芒·高思朝格扎拉赞等人为师,闻习密乘四续部经,受灌顶。在家乡修行期间,因兵乱,再次归藏。这次是经由甘肃、青海入藏。时年三十五岁左右。
再次入藏后,先后去了札什伦布寺、萨迦、夏鲁、堆龙、达隆等地经行修习,编写了密乘修习著作《四续部之坛城仪轨如意宝珠》(上、下部)。
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三十七岁,喀喇沁右旗第十任札扎萨克郡王满珠巴咱尔(占氏岳父)卒,第十一任札萨克郡王(占氏妻兄或妻弟)袭喀喇沁札萨克郡王。
道光二十五年——咸丰二年(公元1846——1852年)期间,在哲蚌寺、噶丹寺讲经闻法。
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9年)五十八岁,阿旺都瓦底扎布、奈曼旗第十任札萨克达尔汉郡王(占氏兄)卒,德木楚克扎布袭爵(占氏侄)。
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六十二岁,在临坎巴(疑为“康巴”的音译,为藏川滇青交界地带)地区讲经。期间有归乡之意,后因途中兵乱作罢。
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六十三岁,再次返藏。
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六十四岁,在拉萨圆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