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包金山,男,1939年6月出生,蒙古族,中共党员,现任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包氏蒙医整骨世家第四代传人。
荣誉称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2),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1984),中国蒙医整骨大师(1992),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1993),第八届内蒙古自治区人大代表(1993)全国民族团结劳模(1994),中国骨伤杰出人才(1998),第九届全国人大代(1998),内蒙古自治区优秀科技工作者(1998),世界传统医学百名民族医药明星(1998),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1999),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科尔沁整骨术》代表性传承人(2009),全国“郭春园式好医生”(2011),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医药(蒙医整骨疗法)代表性传承人(2012),“国医大师”(2017)。全国名老蒙医(2007),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建国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2019)。
科研成果:国医大师包金山教授取得较多的科研成果和奖励,主持完成的“中国蒙古族奇特医术正骨疗法”、“祖传秘方旭日图乌日勒”的研制等16项科研成果在国内外获奖,创新的“单人相推法”等6项新技术发展了传统蒙医整骨术;“中国蒙医正骨技术的理论研究”1997年荣获国际民族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祖传秘方旭日图鸟日勒”1997年荣获哲里木盟科学技术进步成果二等奖,此科研在1998年12月,又获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在2002年8月获国家专利权;“中国蒙医正骨术及草原文化内涵”,2013年6月荣获内蒙古社会科学二等奖。
包金山教授在60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编写了论文50余篇、专著16部、教材5部,共计600多万字,国内外学术会上进行讲座39次,获科技进步奖及特等奖等20余项,为我国医疗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社会兼职】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传统正骨分会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协会名誉会长、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学会骨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人才研究会骨伤人才分会会员、哲里木盟蒙医药协会常委。
【学术渊源】
国医大师包金山教授从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的他,从儿时就表现出对蒙医整骨的浓厚兴趣,7岁时,被叔父玛沙选定为传承人。在叔父的口传心授之下,包金山掌握了治骨的全部要领,15岁时已能独立行医。在科尔沁草原上人们叫他“巴嘎好必拉干额木齐”,意思是小神医。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科左后旗欧里中学任教并兼校医,开始给慕名而来的骨折病人治疗。由于他的整骨技术精湛,医德高尚,慕名而来的患者越来越多。随后回到家乡欧里中学操起教鞭,一边还为骨伤患者无偿治疗。他治骨名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响亮。这时,科左后旗医院要成立蒙医整骨科室,旗领导和医院领导早已听说当年的草原小神医包金山。为此旗委政府派出游说团队到欧里,请他“出山”,组建蒙医整骨科室。1976年5月1日,他创建了以蒙医整骨为特色的国内唯一一所通辽市蒙医整骨医院。2015年5月1日创建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传统整骨医院,改变了五千多年民间的、分散的、落后的蒙医整骨体系,为蒙医整骨研究铺设了平台,并创始蒙医整骨手感整复十种手法和十四种喷酒按摩疗法的基础上又创新了二十种整骨治疗功法,归纳总结分三期治疗的传统神奇的喷酒整骨法术,为蒙医整骨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创新了中国蒙医整骨学理论与适用于各类型骨折的53种整骨手法和固定要点,即是世界CO学派中的一种顺其自然,回归自然的天然疗法,为中国蒙医整骨学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划出归类。
【学术思想】
国医大师包金山教授在60多年的医疗实践活动中,传承先人经验,博览群书,形成了蒙医整骨学术思想,其中广泛存在着系统论思想,他把现代系统科学应用到了蒙医整骨理论中,创立了以“三诊”“六则”“九结合”为精髓的中国蒙医整骨学。三诊包括眼看、心想、手摸;六则包括手法整复、夹板固定、喷酒按摩、对症用药、调节饮食、功能锻炼;九结合包括医生与患者结合、三诊与X线结合、喷酒与手法结合、局部与整体结合、内因与外因结合、治疗与护理结合、固定与锻练结合、意和气结合、神与形结合,并将民间流传、家族间传授的包氏整骨技术不断系统化,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该学术思想中不仅有机的结合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和独特的民族性临床经验,而且在医疗实践中的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发病机理方面都体现着整体性原则、动态性原则的原形,重在于研究静态下的人体变化,始终从功能与结构相统一,空间形态与时空过程相统一上来认识人体与疾病。
一、整体性原则:人体是有多个系统组成了一个大的系统,大系统是整体,具有存在与整体水平的属性,功能,行为。事物规律原则上不同于组成这个系统的诸要素为基础,通过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下产生。任何系统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不过是构成更大系统的“子系统”,其整体性的形成和发展受其“母系统”(环境)的控制和支配。人体也是个整体,互相调节,达到协调才能使人体保持在最佳的健康状态。蒙医传统整骨学中用药物疗法治疗骨伤病人时“从整体观念出发,以辨证施治为基础,以调理赫依齐素为主,重点治齐素和‘希拉乌素’,以达到增加抗病能力和治愈骨折的目的”。治疗过程中,不是用“还原法”,而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进行治疗,充分体现了整体性原则。因此在整骨治疗疾病时从整体观念出发,应用蒙药,手法整复、心理指导、喷酒按摩等疗法来尽力使病人的三元恢复平衡,使病人得到康复。
二、动态性原则: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原理在系统中具体体现是把人体和疾病看作系统,揭示其“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的性质,严格区分系统质和要素质,重点放在系统质上,强调整体最佳,寻求满足整体最佳途径。蒙医整骨专家包金山老师的蒙医传统整骨学理论的“六则”充分体现了系统中的动态性原则,把人和骨伤看作了耗散结构。
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系统思想:治疗中向来从人体的整体性、动态性出发,并认为人体与外界因素是统一的。人体与自然、社会、心理等因素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种人体内外的种种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对人体的健康和疾病、预防与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喷酒整复、外固定、“九结合”等,都体现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系统思想,在临床实践中正确地解决了治疗骨伤交叉的各种复杂的矛盾,取得了奇特的疗效。但在传统整骨理论中所体现出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仅仅是该模式的锥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