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上午,以“推动中蒙医药产业国际交流,助力健康全人类”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国际中蒙医药产业发展论坛在内蒙古通辽市开幕。来自中国、俄罗斯、蒙古国等国的近300家单位和企业参加展览展示,涵盖药品生产、医疗机构、药材种植、饮片加工、健康产业等领域,展望中蒙医药助力健康全人类的美好愿景。
第三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国际中蒙医药产业发展论坛开幕式现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在致辞中说,蒙医药学是蒙古民族的原创医学,在中国作为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重要代表,长期为护佑中华民族健康作出积极贡献。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中华各民族传统医药卫生事业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包括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中华各民族传统医药事业取得了系列历史性成就,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卓越贡献,也为服务世界民众健康福祉发挥了积极作用。2008年,蒙医药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通辽市在第三届中蒙博览会框架内首次举办“国际中蒙医药产业发展论坛”,并同时举办内蒙古(通辽)第五届蒙医药产业博览会,聚焦“民族药研究与发展”,对有效充分发挥民族医药资源,促进科研创新与成功转化,提升民族医药产业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促进民族医药事业和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希望能够加强战略对接,共同推动中蒙医药“一带一路”深入合作,加强多边合作,共同促进全球传统医学发展,加强健康服务,共同造福各国民众健康。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致辞
蒙古国卫生部医疗服务局局长亚・宝音吉日嘎拉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正逢蒙中建交70周年,两国在政治、社会、经贸领域的合作交流又有了新的突破和进展,本次活动正是其中重要体现。此举必将对蒙古传统医学行业进一步发展发挥积极作用。蒙古国政府将继续积极探索合作发展途径,拓展与中国在多领域间的合作交流。希望两国在互信合作的基础上,共同致力推动蒙古传统医学发展及其成果在世界卫生援助服务中的推广应用,进一步密切教育、科研机构间的互助交流,共同推动蒙古传统医学行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为维护人类卫生医疗事业共同奋斗。
蒙古国卫生部医疗服务局局长亚・宝音吉日嘎拉致辞
中蒙医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和中华文明的结晶,传承千年、历久弥新,不仅为保障我国人民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和信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心系民族地区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明确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中蒙医药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作为“中国蒙医药之都”的通辽蒙医药文化底蕴深厚,蒙医药发展势头强劲,是蒙医药的重要发祥地、正在打造现代国际蒙医药之都,也是新时代“一带一路”各国朋友的敖包“相会之地”。通辽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认真学习先进理念、深化交流合作,携手推动蒙医药标准化、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为建设健康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欧阳晓晖在致辞中说,中蒙建交70年来,两国各领域交流合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多年来,内蒙古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国家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取得了重要发展成果。如今,中蒙博览会已成为中蒙两国乃至东北亚地区多领域合作新平台,此次举办的论坛正是其中重要一环。要继续坚定不移推进“一带一路”“健康中国”战略,深入挖掘各国在中蒙医药领域合作潜力,全面加快蒙医药产业标准化和国际化进程,推动蒙医药更好地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于文明、亚・宝音吉日嘎拉、欧阳晓晖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等五位嘉宾共同按下启动球,正式启动第三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国际中蒙医药产业发展论坛。
蒙古国卫生部医疗器械生产局局长斯琴萨纳,内蒙古自治区卫健委主任许宏智,内蒙古自治区医保局局长金满义,内蒙古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杨凤屹,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国医大师包金山等出席大会。国家部委有关单位专家,蒙古国卫生部、政府及相关教育科研机构负责人,内蒙古自治区有关厅局、各盟市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各省市高校、医疗机构和大型企业集团负责人,通辽市领导李莉、张锐、王琼、赵白玉、崔景英、王喜春、檀志军、刘文华、王彦春、陈永胜等参加开幕式和巡展活动。开幕式后,与会嘉宾和观众参观了中蒙医药展示展览和蒙医药博物馆。
国际中蒙医药产业发展论坛是第三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届论坛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通辽市人民政府、内蒙古自治区卫健委、内蒙古自治区药监局、内蒙古民族大学承办,将举办包括会议论坛、投资推介、展览展示、学术研讨等11项大型主题活动,围绕中蒙医药产业发展等主题开展国际性的学术交流。
【相关阅读】:
蒙医药学是蒙古民族的原创医学,是具有悠久历史及独特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医药学体系,在蒙古民族的繁衍生息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世界传统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文明互鉴,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中国作为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重要代表,长期为护佑中华民族健康作出积极贡献。
通辽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科尔沁草原腹地,总人口321万,是全国蒙古族人口最多最集中的地区,也是《蒙药正典》著作人、蒙医药学家占布拉道尔吉的故里,是蒙古族文化和蒙医药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通辽蒙医药历史文化积淀厚重、蒙医药文化底蕴深厚、蒙医药发展势头强劲,人才相对富集、科研力量较强,生产、医疗单位比较集中,蒙中药材资源丰富,在发展蒙中医药事业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和人文环境,享有“全国基层蒙中医药工作先进市”“中国蒙医药之都”等美誉,蒙医药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加速形成,正在全力打造产、学、研、用于一体,医、药、康、养相融合的国际蒙医药之都。
截至目前,通辽市共设公立蒙中医医疗机构14所、蒙医研究机构1所,全市建设了国家级蒙医药重点专科6个,自治区级蒙医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32个,市级蒙医名科23个。蒙中医医疗机构开放病床3680张,占全市医疗机构总床数的18.44%;执业医师1456人,占全市执业医师的19.32%,所有综合医院、90%以上的苏木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中心都设有蒙中医科,80%以上的嘎查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开展蒙中医药服务。
通辽市还是国内最大的蒙药生产基地、蒙药材种植基地、国内最早成立的蒙药厂、全国最大的蒙药贴生产基地都在这里,全国50%以上的蒙药成药产自通辽。2018年全市蒙中药材种植面积28万亩;2019年蒙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截至2019年6月末,全市3家蒙成药生产企业2019年上半年销售额合计3.1亿元,全市6家中蒙成药生产企业2019年上半年销售额合计近10亿元,销售额均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第三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国际中蒙医药产业发展论坛开幕式现场举行文艺演出
第三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国际中蒙医药产业发展论坛开幕式现场
各大展厅吸引了众多观众参观
展厅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