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坚持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建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这一原则,以特色人才培养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有力抓手,构筑通辽市人才“强磁场”,吹响了人才工程助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集结号”。我市依托蒙医药资源优势,创新开展“市校合作”培养本土精英、“筑巢引凤”吸纳高端人才、强化服务激励人才等系列工程。目前,全市已形成国内最大的蒙药生产基地和蒙药材种植基地,蒙药成药生产总量占全国的50%以上。积极探索建立“产教研融合、校企基地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形成由1357名专业技术人才组成的蒙医药产业发展队伍,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292人,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133人;探索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出台了《通辽市人才引进工作暂行规定》,在自治区率先启动人才公寓建设,建立了“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人才安居工程运营模式,已投入资金5亿元,建设人才公寓1700余套;先后建立现代蒙药产学研基地和生产成果转化基地,建成蒙东地区蒙医医院联盟,与国内及蒙古国合作医院开展远程会诊、合作交流;大力扶持蒙药物流企业和蒙药材市场,搭建蒙药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互联网+”,拓宽蒙药流通渠道;由政府主导设立蒙医药人才专项资金,争取国家、自治区支持蒙医药事业发展项目资金,整合蒙医药人才培训资金,用于培养和奖励蒙医药人才,对知名专家、特殊人才,由当地财政给予定额补贴。